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新闻网>名师风采>详细内容

教书育人为示范 开拓创新作先锋——记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林若森教授

来源: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新闻网 作者:朱汝群 编审: 发布时间:2009-10-12 浏览次数: 【字体:

1982年,二十二岁的林若森从西北轻工业学院毕业,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回到柳州成为一名光荣的教师。二十六年的韶华在指缝间悄悄地流逝,林若森在太阳底下从事着最光辉的职业,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孜孜追求于三尺讲台,兢兢业业建设实训基地。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岗位上,他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用汗水播种希望,用赤诚浇灌教坛,用严谨的治学态度、炙热的博爱之心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谛。
林若森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工作26年,积淀形成了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娴熟的专业技能。他潜心钻研业务,狠抓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成果显著;他努力提高自身技能,教学、科研一肩挑,带动全系科研工作开展,并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他努力探索实践多形式产学研结合,强化社会服务意识、彰显办学特色;他主持构建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产促学”专业建设模式、“校企一体,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AMF”阶梯课程设计思路以及校企共建“五位一体”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成功经验的推广价值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学院里面有企业,车间里面有教室
柳州,祖国西南工业重镇市,林若森执教的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即坐落于此。当你走进面积约9000平方米,拥有广西各高校中独一无二的大型数控龙门铣床等上百台实训机床的机电工程系实训基地,看着到处悬挂或张贴着标语、标牌、安全和警示标记、操作规范图示,同学们穿着工装在极具职业氛围的车间里进行机床操作技能训练,以企业“生产者”的身份按照管理规定参与学习、生产,现场一片繁忙、专注、井然有序的情景,你会疑惑,究竟自己置身于一个工厂,还是置身于一个学校?
作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林若森结合柳州作为区域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中国西部工业重镇以及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城市的战略优势,在学院“利用地方区域经济的优势发展学院,同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指导下,于2002年率先在广西提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产促学”专业建设模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将实训基地建在企业,将企业引进校园,使学生零距离接触企业。
如今,林若森带领机电工程系全系教师,把校内实训基地建成了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及技术服务功能“五位一体”的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厂,他在其中担任技术厂长职务,主要负责生产工艺与技术管理工作。与被誉为“中国装载机行业排头兵”的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承接生产加工业务,实训教学由过去“输血”式消耗性实训教学转变成为具有“自我造血”能力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每年可创造产值2000万元,解决了学生实训耗材的成本问题,为形成“前面是学院,后面是工厂,左面是教室,右面是车间”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办学格局奠定了基础,为奠定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广西乃至全国二产类高职院校中的排头兵地位做出了突出贡献。
将学生职业角色意识的培养贯穿到整个高职学习生涯
工厂的一切对于机械专业的新生来说都是新鲜、神秘的。许多学生入学后,脑中始终在发问:工厂是怎样的呢?它跟自己原来的想象有多大区别?自己以后的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又会是怎样的呢?耳闻不如目睹,从新生走进校门起,林若森就通过多种形式的入学教育,如专业介绍、请优秀毕业生、行业企业劳动模范回(到)校介绍经验、参观实训基地、工厂等,向学生进行职业角色意识的教育,而且,将学生职业角色意识的培养贯穿到其高职阶段学习生涯的整个过程。林若森认为,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的职业角色意识,既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成才志向的起点,也是教育要达到的目标。
“校企深度交融,工学有机结合”是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林若森在进行专业规划、开展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中,融入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理念并加以实践,构建“校企一体,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以企业班组长、工段长的专业技术职业能力形成为教学主线的“AMF”阶梯课程设计思路,即以学生职业成长过程各阶段的相应角色 “学徒工(apprentice简称A)→技术工(mechanic简称M)→班组长(foreman简称F)”为主线,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来重构和序化教学内容。
按照“A M F”阶梯课程设计思路,林若森带领专业教学团队,与上汽通用五菱发动机厂、柳州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厂等企业合作,有针对性地选取来自企业一线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学生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和岗位成长过程,合理设计阶梯递进的实训项目。实训教学要求由原来的“课程要求”转变为“产品质量要求”,且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虚拟仿真、微格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发展潜力、发展方向具有很大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林若森还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高等职业教育因材施教的出发点,就是树立学生的职业角色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每个学生将来都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林若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个别辅导等教学形式;组建了一些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引导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在某一方面进行深入学习;开辟了课程网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课程网站下载相关资料反复学习;创设开放实训室,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开放实训室反复磨练,从而正确理解有关的原理,熟练掌握相应的技能。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林若森就是如此去启发学生的,他在真实的生产过程的训练中,善于提出各种问题让学生去分析、去解决,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听过他讲课的学生,都会被他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儒雅的教姿所倾倒,并且十分喜欢他的教学方法。
由于林若森在教学中每个阶段的学习情境所选取的载体都来源于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因而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职业能力全面,具有适用性和迁移性的特点。注重因材施教也使学生提早进入职业角色,实现了对企业生产的“零距离”适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每届学生中级职业技能证的获证率均达100%。他培养的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每年都达到97%以上,他们中大部分都成了广西区内外企业中的技术骨干和革新能手,其中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人获“广西五一劳动奖章”。
林若森不仅教学生技能,还关心学生的成长、就业。无论在校生还是毕业生,每每提起林若森,钦佩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学生们是这样评价他们心目中的恩师的:“在思想上正面诱导,做我们的知心人;在学习上因材施教,做我们的有心人;在生活上热忱关怀,做我们的贴心人。”
一支国家级教学团队,一个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
作为专业带头人,林若森以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数量适当、优势互补、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团队建设的目标。在完成教学、管理等工作的同时,他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开展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在学院开创通过“引进、培训、外聘、挂职”等方式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新模式。他还建立了有效的机制吸引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优势,充分利用他们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通过担任工作分析专家、参与教研活动、担任技术指导、开展专题讲座、带领教师开展技术开发和项目研究、承担部分实训教学任务等方式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在教学团队体制建设方面,他建立了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制和建立课程教学团队准入制度。
目前,机电工程系已建设成一支拥有高级工程师、工程师、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的结构合理、能力突出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打造了一支专业技术过硬,教学、科研能力强、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2008年,该团队被评为广西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2009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为了让每一名教师都成才,林若森非常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为他们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他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各类企业中顶岗实践、并根据每个教师的发展实际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确保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始终与企业保持一致。他还制定了课程负责人及核心骨干的培养计划、青年教师培训计划,提供外出学习培养、进修的机会,几年来共派出教师40多人次到国内外知名院校、企业培训学习,其中青年教师陈超山、梁云被派往日本FANUC公司进行数控系统维修培训;攻读工程硕士、在职研究生的教师达到15名。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真情的教诲,真心的关怀,真诚的奉献,产生了“春风化雨细无声”的效应,经他指导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陈华,由一个普通教师成长为数控模具教研室主任、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带头人、柳州市优秀教师;贾文、刘恒、关来德三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也突飞猛进,分别有一人获得广西教育技术大赛一等奖,一人主编了高职高专教材,一人成为专业技术骨干,关来德还作为项目主要技术人员受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有限公司邀请参与SPAK汽车车身模具项目的开发。
潜心钻研 硕果累累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不会从事教学研究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林若森在教学、管理工作之余,科研工作也毫不松懈,仅近3年来,他就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了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及新世纪教改工程科研项目4项,参与研究广西自治区级教育科研项目6项;主编出版了两本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图教程》;参与编写一本高职高专教材;发表了13篇专业技术及教学改革论文;获得省级教学改革成果奖1项,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广西优秀职教论文一、二、三等奖各1项、学院级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6项,他撰写的产学合作案例“建立学用一体的人才培养基地”入选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稿、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高校——大型企业合作经典案例集》。
在教学实践研究上,林若森也率先垂范,他积极参与专利项目开发,作为主要参与者的《锚垫板》、《预应力筋的锚固方法及其所用的弹性夹片和刚性夹片》两项专利已经通过申报审核,进入公示阶段。他还带头组建了学院第一个专业技术中心——模具技术中心。目前,他正在负责筹建面向区域经济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柳州市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中心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分中心,并已组织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
当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春风吹进校园时,林若森又以十分的热情和谦虚严谨的态度投身到示范建设的滚滚洪流之中,在我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申报工作中,他勇挑重担,带领本系教职工广泛参与、群策群力,为学校获得国家示范性高职院建设立项单位做出了突出贡献。该系有3个专业入选国家示范建设重点专业(学院共有4个),成为示范建设的排头兵。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林若森以其忠诚事业、博学多才、关爱学生、探索创新、品德崇高的人格魅力,令受他教导的学生折服,令与他共事的教师折服。林若森坚信,教学对教师本人来说是一种最高意义的自我教育,三尺讲台使教师照亮了别人,也升华了自己。人间有胜境,但追求无止境,在人生和教学的远行中,林若森将不断追求新的境界。一辈子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他最大的幸福!(文/朱汝群)

林若森教授在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工作分析会上

相关信息